期刊简介
本刊主要以提高本专业理论水平及交流临床实践经验为宗旨。着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与普及并重,贴近实际与临床。既有科研成果及实验研究,又照顾到基层医务工作者,共同提高与受益。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首页>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 杂志名称: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 主管单位:河北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华北地区三省二市神经病学学会协作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 国际刊号:1006-351X
- 国内刊号:13-1191/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儿童注射性瘫痪80例临床分析
黄绍武
关键词:儿童, 注射性瘫痪, 注射药物, 患儿, 肢体运动障碍, 下肢瘫痪, 肌肉萎缩, 臀部肌肉注射, 神经传导功能, 青霉素, 肌电图检查, 复方氨基比林, 侧肢体, 疗效及预后, 腱反射减弱, 肌张力低下, 综合措施, 资料, 注射部位, 治疗
摘要:儿童注射性瘫痪简称为注射瘫,是由于在臀部肌肉注射某种药物而致瘫痪者。我科及市康复中心近3年来共诊治本病80例,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80例中,年龄小4个月,大12岁,男48例,女32例,1岁内8例,1至5岁58例,6至12岁14例,其中左下肢瘫痪者38例,右下肢瘫痪者42例,注射部位大部分在臀部外上限,少部分在臀内上限、臀外下限。注射药物以丁胺卡那(21例),青霉素(17例)、病毒唑(11例)、复方氨基比林(15例)、地塞米松(10例)为主,混合注射或不详6例。 二、临床表现:急性发病,即肌注某药物后,局部立即剧痛。哭叫不止,注射侧肢体拒按、拒立、拒走、拒抬高或移动,部分患儿勉强行走,呈跛行,约半月后疼痛渐减轻至消失,但出现小腿肌肉萎缩,左右不对称,肢体运动障碍明显。 三、体征:走路患儿均呈典型“公鸭步态”,患侧肢体浅感觉减退,肌力减退,腱反射减弱,肌张力低下,均在半月左右出现肌肉萎缩,青霉素快,其它药物约在15~20天出现。 四、有关检查:80例中其中65例行头部CT或MRI检查,均无异常,68例合作患儿行肌电图检查,均符合周围性神经元损害,其中神经传导功能完全丧失57你,56例患儿作腰穿,脑脊液正常。 五、治疗:均采取综合措施。口服及肌注营养神经药物,辅以电疗、按摩、针灸等物理疗法,治疗1个月为一疗程,一般以3个疗程为宜。 六、疗效及预后:对其中60例患儿于半年至1年期间进行随访,发现运动障碍完全或基本恢复者占56例,占93.3%,未见好转或好转不明显者占7.7%,感觉障碍完全恢复者占58例,占总数96.6%,后遗症以跛行、肌萎缩为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