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主要以提高本专业理论水平及交流临床实践经验为宗旨。着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与普及并重,贴近实际与临床。既有科研成果及实验研究,又照顾到基层医务工作者,共同提高与受益。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河北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 华北地区三省二市神经病学学会协作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出版部门: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6-351X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3-1191/R

邮发代号: 18-231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河北

出版地区 河北

订购价格 172.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 杂志名称: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 主管单位:河北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华北地区三省二市神经病学学会协作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 国际刊号:1006-351X
  • 国内刊号:13-1191/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5年第1期文章
  • 巴曲酶对血小板膜蛋白GPⅡb/Ⅲa受体的影响及应用研究

    目的:1.明确巴曲酶有无血小板膜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作用.2.探讨巴曲酶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协同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及疗程平行组进行临床研究.将102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单用阿司匹林组(n=23)、单用DF-521组(n=35)及两者联合治疗组(n=44),观察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GPⅡb/Ⅲa受体表达、纤维蛋白原水平、TXB2、影像学变化、生活自理能力(H......

    作者:曹茂红;柯开富 刊期: 2005- 01

  • 伴有明显胃肠道症状的脂质沉积性肌病1例报告

    目的:探讨脂质沉积性肌病(LSM)的临床和病理.方法:通过一例确诊为LSM的病例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肌电图及病理检查,系统回顾LSM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病理及治疗.结果:该患四肢无力伴胃肠道症状,血清肌酶高、病理检查Ⅰ型纤维明显萎缩并有大量脂滴沉积,在肌纤维膜下和肌原纤维之间均可以见到脂肪滴成串或堆排列.结论:LSM是脂代谢异常性肌病,可表现有胃肠道症状,确诊还需病理检查.......

    作者:许二赫;陈军;张士永;韩崇玉;郭海明;彭丽华 刊期: 2005- 01

  • 铝对大鼠脑细胞三磷酸肌醇合成的影响

    目的:通过铝对大鼠脑细胞内三磷酸肌醇(IP3)合成的影响,探讨铝的神经毒性机制.方法:取摄用含Al2(SO4).2.5%饮水6个月大鼠及未摄铝同龄对照组大鼠大脑皮质,以AmershamIP3测试系统测定各组脑组织IP3含量并观察M受体激动剂carbachol及KCl(40mM)对IP3合成的影响.结果:摄铝大鼠脑组织基础IP3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铝抑制carbachol及K+诱发的......

    作者:曹云鹏;滕赞;李智;丛华 刊期: 2005- 01

  • 托吡酯单药及添加治疗癫痫146例长期随访观察

    目的:观察托吡酯(TPM)单药及合并用药治疗各种类型癫痫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用药方法.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对146例各种类型的癫痫患者进行TPM单药(65例),合并用药(81例)治疗.TPM从小剂量开始,起始量儿童<20kg者为6.25mg/d,≥20kg者为12.5mg/d,成人为25mg/d,根据病情及不良反应,调整用药剂量.结果:单药治疗组有效率为87.7%,合并用药组有效率为80.2......

    作者:唐章龙;唐健;林燕霞;王颖 刊期: 2005- 01

  • NF-κB与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疾病(cerebrovasculardiseases,CVD)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核转录因子(Nuclearfactor-κB,NF-κB)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内,有资料表明核转录因子NF-κB可通过调控多种基因的转录而参与脑血管病的病理生理过程.现综述如下:......

    作者:胡书超;张祥建 刊期: 2005- 01

  • 癫痫持续状态神经元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癫痫持续状态(statusepilepticus,SE)是指痫性发作在短期内频繁发生,以致发作间期意识持续不清者.SE可导致神经元损伤,尤其是边缘系统.近年来关于SE后神经元损伤的机制研究颇多,本文就此综述如下.......

    作者:孙建英;迟兆富 刊期: 2005- 01

  • HCMV(PP65)抗原血症检测在HCMV 感染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人巨细胞病毒(HCMV)在人群中感染相当普遍,在我国人群中感染率高达80%~100%.一旦发生HCMV感染常终身带毒,免疫功能正常时,感染常无症状,病毒潜伏持续存在,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可引起病毒激活感染,导致严重损伤和疾病.HCMV感染对宿主有两方面的负反应,除病毒本身导致的细胞损伤和病毒诱导的免疫病理损伤外,还极易激发宿主受细菌、真菌、原虫以及其它病毒的感染,从而导致双重感染,对人类健康造成极......

    作者:巩忠;李震中;何俊瑛;高玉林 刊期: 2005- 01

  • 前炎因子、粘附分子与巨细胞动脉炎

    巨细胞动脉炎,又称为颞动脉炎,是一种系统性和肉芽肿性动脉炎.它主要侵犯大中动脉,以颅动脉多见,尤其是颞动脉.此病好发于老年人,国外报道95%以上的病人年龄均在50岁以上.头痛,颞动脉异常,视力异常,发烧和体重减轻是常见的初始症状.该病发病机制不明.据报道,人类白细胞相关抗原(HLA-DR4)与该疾病可能有关[1,2].目前主要认为免疫机制参与了巨细胞动脉炎的发生发展,现综述如下:......

    作者:谷绍娟;胡治平 刊期: 2005- 01

  • kleine-levin综合征

    kleine-levin综合征又名周期性嗜睡-贪吃综合征,1925年kleine首先描述了一系列周期性、发作性嗜睡的病例.10年以后,Maxlevin描述了1例相似的嗜睡症状但伴有贪食的男性青少年病例,在1942年,Grithley和Hoffman把此综合征命名为kleine-levin综合征,其临床以反复发作的嗜睡、病理性贪食、情绪和行为异常为其主要表现.开始描述此病时,认为此综合征病因不明,为......

    作者:邢昂;谭兰 刊期: 2005- 01

  • 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在隐球菌性脑膜炎中的治疗体会

    隐球菌性脑膜炎是临床上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高的一种颅内真菌感染.多亚急性或慢性起病,以脑脊液中发现病原菌为确诊根据.其治愈率低,疗程长,死亡率高.治疗药物主要有两性霉素B(AMB)、氟康唑、氟胞嘧啶等抗真菌药,但副作用大,尤其是两性霉素B,大部分病人不能耐受.近年来配合鞘内注药的开展,使治愈率得到了提高,降低了死亡率,缩短了治疗时间.笔者在临床上对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人鞘内注射AMB,联合其他抗真菌药取......

    作者:尹变利;丑小宁 刊期: 2005-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