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主要以提高本专业理论水平及交流临床实践经验为宗旨。着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与普及并重,贴近实际与临床。既有科研成果及实验研究,又照顾到基层医务工作者,共同提高与受益。


首页>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 杂志名称: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 主管单位:河北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华北地区三省二市神经病学学会协作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 国际刊号:1006-351X
  • 国内刊号:13-1191/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1年第03期

出血性脑梗死20例分析

于天霞;杜文贞

关键词:出血性, 血肿, 大脑中动脉, 占位效应, 梗死区, 脑实质, 意识障碍, 血栓形成, 血管, 静脉溶栓, 经动脉溶栓, 自由基清除剂, 脑出血治疗, 合并高血压, 心源性脑栓塞, 供血区, 再灌注损伤, 大脑前动脉, 肿块, 中线移位
摘要:临床资料:在20例出血性脑梗死(HI)患者中,男12例,女8例,年龄小62岁,大80岁,平均69岁。其中心源性脑栓塞16例,脑血栓形成者4例,合并高血压12例,高血脂症8例。 HI诊断前有4例于发病6小时内就诊,行动脉溶栓1例(应用尿激素酶10万U),静脉溶栓3例(应用尿激酶10万U 1例, 30万U 2例)。其余治疗为脑保护、自由基清除剂、促代谢等一般治疗。全部患者均经颅脑CT扫描2次或2次以上确诊。 CT表现大脑中动脉供血区HI 18例,大脑前动脉HI 2例,中线移位6例。其出血程度按Ha-cke分型法,即: HI Ⅰ型沿梗死边缘小的斑点状密度增高; HIⅡ型为梗死区内较大的融合斑点影,无占位效应;脑实质血肿Ⅰ型血肿块不超过梗死区30%,伴轻度占位效应;脑实质血肿Ⅱ型血肿块大于梗死区30%,明显占位效应。结果为HIⅠ型4例, HIⅡ型8例,脑实质血肿Ⅰ型5例,血肿Ⅱ型3例。死亡3例,均为血肿型,其中经动脉溶栓者1例,静脉溶栓者2例。 HI发生时间短为4小时,长为10天。临床表现:意识障碍加重6例,低热9例(无感染征象),偏瘫加重4例,病情无显著变化1例。 HI发生后均按脑出血治疗。 讨论: HI是1872年Liedll首次报道的病理现象。 1951年Fisher等在此基础上将其分为动脉性HI和静脉性HI,而前者多见,又称为红色梗死。多发生于在灰质,即大脑皮质及基底节,以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常见为72~79%。据报道HI的自发率为7.5~43%,其中以心脏栓子致病者多约占85%。 HI的发病机制多数学者认为与再灌注损伤有关。当脑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后,局部血管远端因缺血、缺氧,血管壁通透性增高。当栓子迁移、溶解或血管再通或侧枝循环建立即出现血液渗出,血压高者血管破裂形成血肿[1~2]。因此人们将高血压(舒张压>100mmHg)视为HI危险因素,另外还包括脑水肿、年龄、意识障碍及溶栓剂量过大等。